找到相关内容2037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玄妙镜(2)

    二、了知万法皆幻,从不染,不住空有下手,直达中道实相,回归本净本寂,一切妄念意识全消,整体法性当下现前。﹝所以有如今幻妄身心世界,皆因当初一念妄动演变而成,今自心回归不动本寂,体性自现...是生活中及修持时,归元的途迳,既六根不被所缠缚,凡于见闻觉知,如眼见色,耳闻声,不起分别取舍,此即不动心,如稍有分别,当立即警觉,自性已经在缠,本智已经蒙尘,当即扭转分别之心,返闻体性不动。弥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074745.html
  • 学佛最初之决定

    。其去固快,其来亦速,转瞬复又贪嗔,此则习气引之也。 眼耳鼻舌身意,名曰六根,外曰,即色声香味触法是也。根尘相对而起识,由识而生见,由见而生分别,由分别而生顺逆,由顺逆而生憎爱,由...痛痒,毕竟毫不相干。者、于一切行住坐卧人事往来之地,种种习气发现时,一任其流浪,绝不回顾自心,故不得受用。七者、贪取于法,以多为胜,不能一门深入。八者、不明学佛无定法之义,法法各有立场,不可强同。乃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4375526.html
  • 《心经》的人生智慧

    rsquo;的一切,不能正确认识,比如在有情生命体上执有实在的我相,在境界中执有实在的法相,又对我法生起种种颠倒分别及执著,于是造成了人类的烦恼及痛苦。 《心经》的照见五蕴皆空,是针对我们对&lsquo...如上说。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,色声香味触法是,合称十二处。六根、再加上识,即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为十八界。蕴处界在佛教中称曰三科,是对宇宙人生一切现象所作的三种不同形式的归纳。就是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3375739.html
  • 隆莲法师《心经浅释》

    )。六根中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根;中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无表色都是色蕴所摄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为内五根是物质的。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是外五。色尘:是眼所对的显色、形色,不是五蕴中色蕴的色,色尘只是...卷,第二会说了一百多卷,第三会说80卷,第四会至第九会说了两卷。後面每会说得很少,到最後的十六会时说菩萨的度。度:布施度、持戒度、忍辱度、精进度、禅定度、智慧度。前五度是福德资粮精进度通於五度,最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376148.html
  • 陈兵教授 :现代青年人应该如何学佛

    圆成佛道,必须尽力发挥自性功用,双修福慧,实践度四摄,于学习、工作、弘法事业,尽心尽力,尽职尽责,以高度的热忱,作出巨大的奉献。虽然尽心办事操劳,由勤观缘起性空故,于外、内自我,不生执着,从而不因...烦恼,系缚自心,难得安祥自在,只有一无所住,亦不住于“不住”,方契自性之体;只有从一无所住处不断生心办事,作无私奉献,修度四摄,方显自性之用。体用双圆,是为正觉。 三、掌握过好生活、服务众生的方便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4676339.html
  • 四圣谛

    识,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称为十八界。我们个别观察它,里面没有一个我,这十八界合起来的一个整体,称为一合相,它也不是我,所以观十八界可以对治我慢。 5、数息观:称为阿那波那,译为持息念(数息)...分为有情世间以及器世间两种果报。 ㈠、苦处: ⑴、有情世间:众生的身心活动,称为有情世间。 ⒈根据众生的种类来分: 它可分为五类:地狱、恶鬼、畜生、人、天人,称为五趣;另一种分类加上阿修罗,和称为道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1976359.html
  • 【地藏经】浅释--净慧法师

    证道还灭不掉。所以说苦集灭道,有的时候是顺序问题。有的时候有道才能灭,没有道还灭不了苦集。辟支佛知道人身体有六根、、十二因缘。少数人证得了都相信佛法,小乘人也能相信,但众生很难相信。还有一首偈语:...不忘祖先,实行孝道,祭扫坟墓。在民间家家都要开窗户,要一年清明。借着清明这个好日子,我与大家共同读诵、受持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。 讲经之前,我先讲一下有无地狱与道。有些人不相信有地狱,不相信有道。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276374.html
  • 佛学常识

    五欲,不肯暂舍。二名‘嗔’,就是有不如意的事,便发怒气,或是憎恶。三名‘痴’,就是昏昏迷迷,不明事理。四名‘慢’,就是自高自大,轻慢他人。五名‘疑’,就是对于实事实理,犹豫不定,似信非信。名‘...人生,空、苦、无常,遂决意寻求解脱。 太子到了十九岁,决心舍去富贵出了家,在雪山苦行年,坐菩提树下证了佛果,说法度众四十九年,后在拘尸城外娑罗双树下涅槃 三藏结集 佛灭度以后,诸弟子恐怕佛说的法日久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1176413.html
  • 略论明心见性--元音老人

    。因是众生从无生死中,枉受生死轮回之苦,不得停息! 所以说,我人的心是虚幻不实的。它只是尘落谢的影子,而(即世界万物)又由无明妄结而幻现,本不可得。佛经所谓不自生,不他生,不共生,不无因生。...。如《修心诀》云:‘但照惑无本,念念不住,空花三界,如风卷烟,幻化,如汤销冰。客尘烦恼,自然俱成醍醐。’学者如能如是念念修习,不忘照顾,定慧等持,则爱恶自然淡薄,智慧自然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4776544.html
  •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

    树若欲倒时,枝叶不相济;死时亦如是,受用不能救。”我们对这个世间的真相能真正地认识清楚,内心里面就会觉得世间上的一切都不值得留恋,都是痛苦的,就不会去追逐世间上的五欲。所以,我们常常谈到要弃舍对现世...舍利弗,乐出家者,则能摄取十种功德。何等为十?一者不著诸欲;二者乐阿兰若;三者行佛所行;四者离凡夫行;五者不著妻子及以财产;者离恶道因;七者修善趣法;八者宿世善根皆不损减;九者恒为诸天之所叹羡;十者一切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3377137.html